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全国非遗日:余门医派土将军穴位敷贴技术背后的盛世传承
全国非遗日:余门医派土将军穴位敷贴技术背后的盛世传承
2025年06月18日 点击:10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余门医派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历经数百年传承,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
历代医家,薪火相传
余时鸣:明朝侠医,奠基余门
余时鸣(公元1584~1657年),明万历年间江右打师,自创余门内家拳行走江湖,擅长松筋散结易筋推拿伤科,谙熟鬼门十三针中草各半方,余门丸散膏丹炮制技艺,易医传承,为将祖上中医发扬光大,创办余门易医堂,遵家训练武以致强身,学医旨在济世救人,生平行侠仗义,明朝喻嘉言至交,共赴樟树药王会,将其毕生医术传于后人余毓生,余毓豹,生平医术武德高尚,名震江湖。持训:“不懂五运,何以明中医,不懂易理,何以治其病”。
余国声:开创字号,拓展医派
余国声(1843—1923)字辈声,松湖乡(今名松湖镇)仙亭楼下村人,平生精医擅武,有“易武医堪舆名家”之誉。擅长伤科,易医传承,继承祖上余时鸣之志,开设易医堂,敬仰祖上武将余门拳先祖余克让之“将军”以及中医“五行”学说之“土”,于清光绪五年(1879)创余门医派“土将军”字号,设立“三堂二铺一膳坊”,创余门医派土将军药铺和土将军膏药铺,经营“余泽堂”医馆和余膳坊老字号,擅用药食同源食材调养健康,深谙先贤《医学针灸铜人图》,利用源自《黄帝内经》的《九针法》古代针灸技术,用余门医派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治病救人,继承祖上家训,练武以致强身,学医旨在济世救人,乡民至今仍受其创立的余门医法之益,并将余门易医发扬光大。
余恭寿:经营有道,技艺扬名
余恭寿(1870—1936)字辈恭,原名余恭成,松湖乡(今名松湖镇)仙亭楼下村人,出生于医儒世家,幼习儒家经典,及长,复研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继承余门医派“三堂二铺一膳坊”,经营“土将军药铺”、“余泽堂”医馆、“孝心堂”(私塾)、“孝佑堂”(武馆),以“筋痹手”扬名地方,尤精脉诊与针灸、中医推拿、按跷、导引、摩消等技艺,用余门医派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治病救人。尝言:“武者,止戈也;医者,仁心也。”认为这是作为武医修身的根本道德所系统,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武医。余恭寿及其弟子们传承下来的易医武精神,至今仍在流传。
余顺瑞:武学兼医,传承医法
余顺瑞(1894—1949)字辈顺,松湖乡(今名松湖镇)仙亭楼下村人,自儒之医,幼时习武,少林俗家弟子,及长,成为武学教练,精通余门拳术及余门五运六气,钻研祖上余时鸣鬼门十三针易医方术,继承余门医派“三堂二铺一膳坊”,经营“土将军药铺”、“余泽堂”医馆,创办“孝心堂”(私塾)、“孝佑堂”(武馆),人誉“十三太保”,发扬光大余门医派,并将祖传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传于后世治病救人,乡民至今德焉。
余为善:保存遗产,贡献卓越
余为善(1918—2008)字辈善,松湖乡(今名松湖镇)仙亭楼下村人,传承家学,幼习儒家经典,及长,专攻岐黄之术,尤其精于脉诊与子午针灸。深谙余门易、医、武和胎息之道,接手余门医派“三堂二铺一膳坊”,经营“土将军药铺”、“余泽堂”医馆、“孝心堂”(私塾)、“孝佑堂”(武馆)。在抗战时期的“松湖会战”、“上高会战”中,用祖传的余门二十四气推拿火灸综合疗法及“土将军膏药”,救治伤兵甚多。抗战胜利以后直至去世,淡泊名利,一直在乡间行医,同时钻研先祖留下的医学遗产,整理家传易、医、武等医学古籍,经其整理的古籍有《伤科药书》《开卷有益》《推拿接斗跌打损伤起死回生水末药方》,同时还留下余门派丸散膏丹中药炮制技艺、黄精八宝药膳中医疗法珍贵秘方,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绝活绝技传承于后人,治病救人,为保存祖国的医学遗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四代:余为善(1918-2008年),传承家学,擅丸,散,膏,丹秘制技艺及膏药炮制技艺。经营“土将军膏药药铺”、参加抗日救国,用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救治伤兵无数,名震赣地。
余荣生:博采众长,享誉民间
余荣生(1946-2017年),传承家学,谙熟鬼门十三针,子中草各半方,擅丸,散,膏,丹秘制技术,经营余门医派“土将军膏药铺”和“余泽堂”医馆二块老字号招牌,用祖传的余门二十四气推拿火灸综合疗法及土将军膏药及余门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治病救人,精子午流注针灸技术,通易达医,堪與名家,博众家之长,文武兼得,品德兼修,乐善好施,大善治学平生享誉赣地民间。
余红岗、余斯青:守正创新,技艺升级
余红岗(1974-)哥、余斯青(1977-)弟。传承家学,遵循父训,励志传承,精益求精,在遵循老祖宗余门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综合疗法的经验智慧时,秉承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守正创新,使这一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中医疗法技艺更加成熟,其制作的土将军黑膏药更是以‘明如镜,亮如晶,疗效好,不过敏,不溜膏’,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中医疗法享誉赣鄱大地,美誉远扬。
古法制作,匠心独运
余门医派土将军膏药制作流程:
1、选料。精选地道中药材及野生草药,熬制前必须将野生药材分类配伍,预先精细挑选上等的好药材。
2、浸泡。将炮制好的药材浸泡于上等香油中,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3、提炼。将药材和香油置入铁锅内,文火熬炼,五枝不断搅拌,将药材炸至枯黄,过滤去除药渣,提取药油。
4、升华。将药油过滤去渣,文火顺时针搅拌,后改用武火,进行滴水成珠试验,油浮于水面,说明炼油已成。
5、下丹。采用火上下丹法,撒入比例黄丹,进行滴水成珠试验,沉于水中再弹出水面,说明膏药熬到位。
6、丹溶。成膏后,加入少量丹药,丹药有去腐生肌之效,溶丹入膏可助愈合之功。
7、祛火毒。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盛满井水的陶盆中,每日换水一次,可拔出膏药中的火毒。
8、祛燥邪。将膏药从井水中捞出,装入陶罐内,密封罐口,埋入地下,以祛药中之燥,增药中之效。
9、启封摊涂。择时启封,取出药膏,加热融化,摊涂棉布,分量均匀,手工压制即可。
土将军膏药穴位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中医疗法治疗原理,是根据天地日月之时辰,气血周身运行之规律,伤筋病疼痛点在表皮层、真皮层或筋骨肌肉,旁开之穴位引起的血痹、筋痹、气痹,合称三痹之症,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对症辨证选穴、通过穴位敷贴技术刺激神经末梢,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疗效显著,活态传承至今,从未断层。
疗法独特,传承不息
余门土将军敷贴技术治疗伤筋病中医疗法是我省传统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药发展的见证者,独特性在于百年以来土将军历代祖上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下来,不开刀,不手术,疗效安全,效果好深受患者好评,传承脉络与谱系清晰,活态传承,从未断层,该疗法在余红岗医生和余斯青医生从医数十年的过程中治疗伤筋病患者无数,在群众心目中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共识性,该疗法还广泛应用于新建区中医医院土将军门诊,其因治疗成本低,疗效确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传统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热门推荐
今日推荐
正力新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电芯独家配套广汽传祺E9
5月21日,广汽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产品上市发布会,广汽传祺智电新能源E9正式官宣上市。据电池中国了解,广汽传祺E9MPV车型搭载了正力新能独家配套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电芯及匣电池包,并搭配广汽双电机DHT技术,纯
独家专栏
正力新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电芯独家配套广汽传祺E9
热门排行